表格中的资金成本是去年的数据,当下行情可不是这个数字,可以拿到钱就很不容易了。实际上,截至2017年底,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已超6万亿,中国已成全球第二大融资租赁市场。

最近有两篇文章被公号“债市研究”转载,从它的受众留言里看到,很多金融同业对融资租赁有误解,这情有可原,对于一个新兴融资行业,就是身在圈内的从业人士都未必搞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何况圈外人呢?

融资租赁并不完美,问题确实存在,有没有投虚的成分,有,但我们应更完整的去认知它,不要溢美夸大,亦不要刻意抹黑抹杀,应存有敬畏心,危机感,未雨绸缪。

有小伙伴问,为什么大部分融资租赁公司把租赁做成了类信贷?我试着聊一下。

1、租赁公司的钱更多的是来自金融机构或募集借来的钱,其资金来源就决定了其钱生钱的商业本质;

2、即使是最为赚钱的中小微融资租赁领域,依然不是真正在做租赁,还是类信贷,只是这块市场不好做,风险高,雷太多,死伤者惨重,做得好还大把赚钱的寥寥;

3、现阶段租赁做成了类信贷并没有什么不妥,市场有需求,客户愿意借并感激,因为他们很多从主流金融机构融不到钱,租赁作为有益补充,的确帮助到很多人,多了一条选择,而不是单纯去借高利贷;

4、中国市场的融资需求还远远没有被满足,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8月发布的《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今日读来,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从发文的字里行间可以深深感受到国家是极为鼓励支持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可惜的是,这么好的指导意见,近3年来的落地执行层面并不理想,这和整个金融大环境有关,融资租赁裹挟其中,随波逐流,并未走出属于自己应有的商业特色;

5、短期内这样的类信贷现状并不容易改变,纵使如此,融资租赁依然是目前市场上最接地气的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产品,是最能去落实执行脱虚向实大方针的中坚力量,是他们,让中国企业设备更新升级;

6、改变也在渐渐发生,今年2月9日,上海和深圳两地《证券交易所融资租赁债权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指南》几乎同时发布,其意义不仅仅是规范明确各类要求和条件,更重要的是为未来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指明方向,对其他金融同业亦有借鉴参考意义。这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切实落到执行层面的一项细则指引,强监管的高压之下,市场风声鹤唳,《挂牌条件确认指南》在这个时候发布,的确鼓舞人心,尤其第二十一条的重磅指引更是大大提振了市场信心“本所鼓励积极服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鼓励在飞机、船舶、工程机械等传统领域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展业的融资租赁公司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针对前述鼓励情形,本所将提升受理、评审及挂牌转让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