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经济增速处于下降通道,目前正走向5字头的个位数,无法像过去40余年靠中高速发展来消化包袱,靠发展来缓释风险;另一方面过去资产不断溢价可消化风险的机会不再有,甚至可能面临资产缩水的挑战;再一方面,中国由资金荒逐步转到资产荒,甚至可以说中国金融(包括融资租赁等)已渡过最美时光,未来的经营之路艰辛更多。经营环境、经营形势的转变,给中国融资租赁(包括金租)带来新的挑战,需要融资租赁业清醒判断未来3-5年、甚至5-8年的中期发展趋势,准确把握行业与企业的中期使命。

一、精准大力营销,中长期均需致力于解决租赁资产荒

随着经济增速下滑,收缩政府过度负债,中国金融业资产荒已初现端倪。据统计,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2018年6月末贷款增速7.51%,2019年同期为7.09%,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实体经济偏弱的贵州省2018年6月末贷款增速为9.75%,2019年同期为3.54%,同比大降6.21个百分点;据了解,全国金融租赁公司2019年6月比去年同期的增速,也是下降的。显然,融资租赁发展黄金十年(2007年-2017年)年均资产增速30%-50%的繁荣难以再现。无论对融资租赁的投资人,还是租赁行业的经营者,都须直面现状,未来任何高速发展的想法,或许将给公司带来灭顶之灾或欲速不达之果。

前几年无论是银行(尤其是地方性商业银行),还是融资租赁(尤其是大量新设的公司)都将巨大的金融资源投入政府基础设施,因此银租、租租业务项目合作多、竞争少;在收紧政府负债之后,一下子转到实体经济领域,不确定因素多,变化起伏大,金融经营者下不了单,资产荒呈现,有钱不敢投,有钱投不出去。在金融均转到支持实体经济,银银、银租、租租竞争一下子尖锐激烈起来(目前地方性商业银行尚在消化表外资产,即资产由表外转到表内,对资产的渴求尚未完全释放出来)。坦率地说,金融业务、金融服务的竞争最终是价格的竞争和风控的竞争,竞争到拼价格阶段,与银行相比融资租赁没太多优势。

因此,未来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的方向是专业化,就是在特定的专业领域,特定的设备领域树立影响力,建立专业优势;同时充分发挥融物与融资相结合的优势,发挥采购的优势(目前被租赁从业者视为弱势,视为麻烦),以及多环节产生利润的优势;发挥主要以租赁物锁定经营风险,降低业务门槛等优势,融资租赁才能与银行展开差异化竞争,实现租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显然专业化、融物是租赁解决资产荒的中长期发展方向,从现在开始,务必从我做起,炼好内功,砥砺前行。而且,谁转变越早,就越占据主动,抢占先机。

就中期发展而言,融资租赁业务(解决资产荒)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一是积极参与国家、区域重大项目建设,重点解决重大项目的设备、设施资金缺口,与其他金融产品形成取长补短,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合作格局;二是支持各级政府平台向市场化转型过程中,转型项目的设备设施需求,也有一部分盘活、变现政府存量资产,注入支持地方政府平台市场化转型项目的启动;三是大力支持优质的实体经济项目,特别是重点支持高端、先进制造的升级、扩能、换代,也包括其设备类产品的厂商促销租赁;四是稳妥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租赁项目,以租赁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展普惠租赁服务;五是支持(汽车、大型家电等)个人消费升级换代;六是参与国家“一带一路”行动,通过融资租赁将中国过剩产能、过剩设备向国外输送。

二、强化租赁资产管理的功能

融资租赁是融物与融资相结合的金融产品,其商业模式特征是必须要有租赁标的物。因此以租赁物缓释租赁经营的主要风险,将债权管理与物权管理、资金管理与租赁物管理相结合,是融资租赁与银行信贷的重要区别。

目前,无论直租,还是回租,在交易架构上必须要有租赁标的物(且不能是在建工程,也不能是公益性资产,产权要明晰,价格要公允)等管理规范逐步深入人心。但真正怎么动态监测管控租赁物,租赁物的取回,租赁物的二手交易,租赁物对信用风险缓释价值的大小,租赁物余值管理等物的管理,尚未引起融资租赁界的足够重视。不少公司大量以非收费的道路、桥梁、管网作为政信类项目的回租标的物(通俗曰名义租赁物,只是保证融资租赁交易的合规),占到这些公司租赁标的物的3/4左右,机器设备类租赁标的物仅占1/4左右,其中缓释风险功能较强的通用设备仅仅占到百分之几(约5%),可见融资租赁标的物设备化的路还很长。

目前大多数租赁公司,没有单设的租赁资产管理机构(部门),对租赁物的管理最多发挥了租赁物登记与查询,价值评估等,对租赁物的采购、退出、流转、锁定风险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思考不周、措施乏力,距离以租赁资产的专业化管理与交易提升租赁资产价值阶段,差距巨大、道路漫长。

从最近银保监会将推出对(金融)租赁公司评级的指标设置的导向思路来看,监管指挥棒非常明显要引导租赁公司加大设备类资产占比,提升直租及经营性租赁占比,提升专业化经营(收入)占比,即逐步打造真租赁特质,那么融资租赁还要加快租赁标的物设备化的步伐。

因此,强化融资租赁的资产管理已迫在眉睫,需要引起理论研究、制度设计、流程安排、实务运作等各个方面的足够重视:租赁业务上解决租赁标的物足值、合规;从风险管理上充分发挥租赁标的物的风险缓释功能;从操作上能够实现物权,并快速出售、出租;从协同支持业务拓展上发挥租赁门槛低,又能体现租赁与信贷的差异化发展,拓宽业务边界,提升租赁的核心竞争力;从长远来看,租赁物的运营与管理的终极模式是走向租赁资产管理公司专业、独立运营。

三、严控资产不良,任重而道远

任何形态的经济下行(加之当前收紧政府负债)都会带来金融资产新的不良,给金融资产质量管控带来新的挑战(老的不良也更加难以稀释和消化)。目前金融资产质量堪忧,不良和关注资产事实上均有攀升之忧。据分析,55家上市城商银行披露,2019年6月末比上年末的不良多数是上升的(下降是少数);我们与各类租赁公司交流,逾期率和不良率也比去年明显上升,姑不说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债务暴雷项目,不时有大批租赁机构也在其中。对于政信类(及类政信类)租赁项目,主要是靠政府信用支撑的,面临的也主要是阶段性的流动性风险;而民企、中小微企业租赁项目,流动性风险极易断崖式向下迁徒到可疑甚至呆坏账风险。
比之于银行,融资租赁消化风险的手段要少得多;在获得政府支持(包括帮助多途径多形式消化债务风险,消化损失)、司法支持等方面,融资租赁也大不及银行。简而言之,融资租赁仅仅以全国6万亿元资产的体量,无论是自我消化,还是外部救济,均不及银行信贷(全国200多万亿元信贷资产),加之租赁期限长(大大长于信贷平均期限),业务进入的门槛低,收租频次多,间隔时间短更容易暴露出险等因素,都给融资租赁经营风险的管控提出更高的要求。

风控第一,业务发展是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靠的、有质量的发展。在过去更多体现在租赁经营理念方面,更多体现在务虚之列,现阶段则变成实际的操作。与我们交流的不少租赁机构,目前管控关注、催收逾期及盘活、消化不良资产,占去(业务团队或公司业务条线)一半以上的时间和精力,且越往后难度越大,成本(包括诉讼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无论是公司的战略安排,还是力量调配、资源投入,均切实转到风控第一,发展第二,当然力争两项任务均完成的格局。此外,一般融资租赁纳入银保监统一监管标准(分头执行),加大规范、稳健经营力度之后,还会暴露一般融资租赁业务运作不规范的操作风险。所以,只有整个融资租赁界把租赁业务的运行与资产质量提升了,才是根本的稳,才有进的基础(最后实现稳中求进)!否则,质量不高的发展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和高额的成本(包括明显溢价的资金成本),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租赁行业和具体到一个租赁公司的发展。

实际运营中严控资产质量,一则把好进入关,提高标准,具备条件的公司至少配置1/4—1/3的优质(放心)资产;二则授信、评审指引更有针对性,对公司重点发展的领域、专业化经营方向出台更有行业特征,更加细致,更有针对性的业务(授信、审批)指引;三则以第一还款来源为主,扎实弄清租赁物运营带来的净现金流和承租人的综合还租能力;四则加大通用、耐用、可移动、能基本保值、易流通变现、能二次出租的通用设备的占比,将一大部分租赁风险锁定在租赁物上;五则控回租发展直租,管控好回租资金的真实用途,且新的资金用途能增加还租的资金来源;六则稳步加大专业化经营资产及收入的占比,通过同类专业客户的云集,提升收回不良资产的再出租、再出售的可能性;七则加强货真价实的租后检查,炼就火眼金睛,及早及时发现风险苗头,以投行思维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全流程的风险防控机制,将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控制在可承受、可包容的程度之内。

四、优化租赁负债的期限结构
融资租赁公司、尤其是金租公司,期限错配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银行(信贷、或同业借款及拆借)成为租赁的主要负债渠道,在短期内是不可根本逆转的。优化租赁负债的着力方向:一是变单一渠道为多渠道,除银行之外还要努力开拓资本市场、保险资金及基金、外资等资金渠道。二是变单一间接融资为间接、直接融资相结合,中期主要是加大资本市场的融资占比。三是变期限严重错配为长短结合,主要是加大债券(公司债、金融债)、资产证券化及保理、租赁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占比,适度降低错配的比例。四是变基本依靠国内为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金的合理搭配,中期主要是增加外币的种类和占比。五是由地方性中小银行(门槛低、经营灵活)为主转到以全国性大银行(包括6大国有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成本低、稳定性高)为主。

由于单个融资租赁机构在银行为主的资金市场上基本无价格话语权,为保障流动性安全又降低资金成本,多渠道、多品种的租赁负债结构,以多元化来均衡和部分解决单一化的问题,是可操作的路径。当下,最重要的是将资本市场的融资占比尽快提升到租赁负债的1/3左右。融资租赁从资本市场融资,主要有三个方面来,一是债券,包括金融债及绿色金融债、公司债、中票、超短中票等;二是资产证券化ABS、银行间资金市场类ABS;三是IPO募集股本金和发行次级资本债等。对大多数尚未涉足资本市场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而言,很重要很紧迫。

五、操作运营的规范化、精细化

规范化运营是所有金融机构的基本要求,但在改革创新过程中,一些单纯的逐利思路,弯道超车之举,事实上已突破制度、规则的禁区,形成由惯例支撑的局部违规经营。

原来监管薄弱的内资(试点)、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经历了任性的超常规发展,现在纳入银监统一规则,分头(由地方金融监管局)行为监管,将有一个不适应的阵痛期,必须尽快转到加大脱虚向实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控制风险、稳中有进、审慎经营的轨道。简单说,一般的融资租赁公司将受到资产分散(集中度)、关联交易、减少股东的不当干预、去通道业务、计提拨备(尚缺税前计提的财税大政策),规范经营,严格报表及重大事项的报告与对外披露等等规范化地监督管理。看似经营的“自由”减少了,但规范经营可保障融资租赁公司走得稳、走得远,于行业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金融性公司(包括融资租赁)是契约经济。金融资产主要以契约形式来记载和反映,因此金融合同的周全、准确无误是债权(及租赁权益)的根本保证,不得有丝毫的误差和理解的歧义。我们建议由融资租赁行业汇合司法和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力量,制定直租、回租、经营性租赁、转租赁、委托租赁等主要租赁模式的基本合同样本,来统一所有受众的认识,规范所有参与者的行为。当然一矣签署的合同(包括主合同和各种从合同)必须保存完整,无一遗漏。

金融机构内部评审、决策、操作均有严格的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由此形成相对复杂,甚至有些看似繁琐的业务流程。一方面要简化流程,保证业务运营的流畅高效;另一方面,为控制风险的必要流程与环节又不可或缺。因此按流程作业,不得逆流程而后补,都是科学的总结和预防操作风险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实作实,不留空白,而每一个后续环节就是对前一环节的督促与检查,必须按制度“本本”办事,不得偷懒,不得以信任代替流程。

只有规范化、精细化的操作,才能保证金融性公司不出差错,少出风险,不给别有用心者留可乘之机。规范化、精细化是保证金融业安全运作,行稳致远的规矩,不容随意“偷懒”而精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