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2)》。《报告》指出,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融资租赁作为集融资与融物为一体的新型金融工具,具备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天然优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如何踩准节拍、精准发力?

  一、布局绿色租赁,助力端稳能源安全“饭碗”

  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确保能源供应”,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能源安全”升至与“粮食安全”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牢牢端稳能源安全的“饭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也对与实体经济命脉相连的融资租赁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深刻理解新时代背景下绿色低碳业务的战略意义和丰富内涵,也要全力服务国家关于能源保供的目标。具体而言可以从四个方面发力:

  深入研究包括光伏、风电、垃圾发电等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收益风险平衡的前提下积极介入清洁能源发电环节,挖掘潜在业务机会,提高服务优质客户的黏性,逐步形成标准化的绿色租赁产品。

  稳健探索制造型企业项目机会,优先选择制造产业链中技术路线成熟、行业壁垒明显的优势头部企业进行合作。

  探索开发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型项目,如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节能建材的制造、使用,涉及水源地保护、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环境治理类业务等。

  深入探索以压裂车、陆地钻机等高端油气装备为租赁物的经营性租赁业务,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二、发力新基建,挖掘潜在业务机会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其实早在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这也呼应了“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新基建的要求。无论是涉及民生消费的水务、公交、燃气,还是代表新型城市化发展方向的智能交通、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都必然产生长期性、大规模的投资需求,融资租赁公司可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在新兴的细分市场拓展业务机会,为“新基建”的建设注入活水。

  三、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血脉畅通无阻

  《报告》指出,坚持底线思维,增强系统观念,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当前,我们既面临外部环境的巨大不确定性,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经济发展的压力,对于金融企业来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这就要求融资租赁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业务发展总基调,去存量、遏增量、防变量;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前、中、后台风控人员的专业能力,对于新行业、新产品的开发,秉承“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工作方法,提升事前风险识别与评估、事中预警与跟踪、事后监督与处置等各环节的风险敏感度;坚持业务导向与国家和公司战略相一致,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重视第一还款来源和租赁物自身的处置抓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融资租赁作为金融行业五大支柱之一,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更要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同频共振,严守风险底线,为实体经济发展源源不断输入“活水”,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