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城投偿债能力的特定因素

  1.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主要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尽管有43项之多,但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占90%;所以出现了以土地收入下降,来讨论城投违约的话题。

  2.地方银行资源

地方银行资源多,当然城投的融资渠道就多,尽管成本可能较发债高,但城投话语权较大,安全度较高;当然目前城投银行融资受到的监管非常严格;

  3.自身经营管理

  这里的管理,主要是指融资管理,包括融资期限结构、融资品种占比(如债券和融资租赁)等。如果发债过多,虽然成本低,但面临到期续发或偿付的风险。甚至面临交叉违约风险,一旦某笔或某类业务违约或展期,会影响投资者或融资方对城投的判断。

  4.政企相关度

  一方面表现在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例如公益性或公用项目,是否亏损;另一方面,是商业运营项目和政信项目的比例。

  5.城投改革

  多个省份已出台城投改革意见,归纳看来,空壳类城投注销后,未来只会存在公益性国有企业和商业性国有企业;山东的平台转型意见中,转型后变为公益性国企和商业性国企,对经营性项目、有部分现金流的公益性项目和无现金流的公益性项目也分别作出表述。而陕西的城投改革文件,明确表述将现有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为权属清晰、多元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综合性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公司。

  6.违约影响力

  城投违约影响大,违约概率就小。

  (二)城投风险分析

  1.政企关系

政企关系关联地方政府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无论利润来源还是业务占比,都要与政府紧密联系,从而满足公益性项目比重高,城投属性强的要求。

  2.地方财政收入数据支持偿债能力

  主要是包括:地方城投总有息负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城投总有息负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以及到期债务负债率和利息倍数等。其实是参照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地方总偿债能力。但需要指出的是,政府预算会计是收付实现制,像土地出让金收入,拍地成交金额,并不一定是当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

  3.城投个体尽调,结合未来区域发展和改革方向

 这应该成为金融机构主要的风险分析思路,强财政地区和高评级城投就不必说了,是各类金融机构的香饽饽,这些城投看不上非低成本资金。城投未来的方向只有两类,要么是商业化运营的综合业务集团,要么是承担公益性项目的国有企业。商业化运营集团,肯定经营能力强,现金流充分,自主实施投融资决策并依据自身能力融资,即便是政信业务,也是合规的商业合同和项目,符合监管的投融资规定,也是金融机构资产端的重要来源。

  三、城投业务发展的新方向

  在2021年12月10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了要适度超前进行基建投资,尤其是这边有一个“超前”二字意味着在一些领域要做一些提前的布局。城投既是当前地方政府隐债风险化解的承载体,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者;通过融资租赁赋能使城投能够在2022年积极介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点发展领域,则可同时实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双赢局面。

  (一)围绕城市建设,打造新的投融资服务模式

 顺应中央政策,在继续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同时,增加城市运营和维护比重。围绕城市建设发展,强化与政府高端对接,引导政府相关部门促进租赁业发展政策出台,助力公司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引领和带动区域融资租赁产业的集聚发展。未来公司将把握区域建设发展机遇,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片区综合开发、绿色低碳发展、自贸区建设、科创产业集聚、数字经济发展等领域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围绕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项目,公司积极寻求合作的机会,探讨以“投融建+融资租赁”模式服务城市建设项目上下游的配套需求,进而展示城市建设者的设计理念,体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质,促进城市吸引力,从而起到拉动城市经济的效果。

  围绕“智慧城市”领域,寻求以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等金融创新模式整合多种金融资源,与智能生态家居系统、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智能识别系统、监控系统等新技术结合。

  (二)以高端装备租赁为纽带助推基础设施产业升级

  公司将立足国内外市场高端装备产业需求,发挥融资租赁产业孵化功能,以中小企业作为承租人,将国企资信与中小企业资信链接,帮助境内企业引入进口高端装备,助力国内绿色能源基础设施产业升级。

  (三)环保项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时间线已确定。

  四、结论

  城投风险是明显的,经济增速放缓、土地出让收入下降,以及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强监管下城投业务收缩,都给城投的发展乃至生存带来危机。但2022年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正在进行的城投改革和重组,也能成为城投优化自身经营管理、创造优质资产,从而实现自身解困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