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纺织经过五年的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现已成为集棉花加工、纺纱、倍捻、织布、服装和国际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纺织企业。总结三阳纺织五年的发展历程,差异化品牌战略成为三阳崛起的秘籍。

  战略、团队和模式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要素,在三阳纺织体现出的就是差异化的企业运行模式。高端定位市场先行

  2003年企业成立伊始,首先确立了高端定位。三阳纺织的徐总认为“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公司抛弃了“先建工厂再跑市场”的传统模式,提出了“市场先行”的经营策略,

  从市场先行到贴牌贸易,三阳纺织进一步提出了“1+1+2”的经营目标,即坚持100%的高端定位、保证投资产能100%高效运行、建设相当于自身产能规模两倍的网络规模。市场先行的策略极大降低了经营风险,提高了净资产回报率,促进了企业的集约化发展。

  自2003年5月公司成立,到2004年6月份一期20万锭精纺顺利投产,2005年公司产品质量超过乌斯特公报5%水平;2006年产品普遍进入国内高端客户,初步实现了高端定位,公司进入了国内棉纺行业前五十强。2007年三阳纺织已成为拥有2万吨皮棉加工、40万锭精纺、5000头气流纺、200台倍捻、400台喷织以及400台套服装产能规模的大型纺织集团。先后荣获了中国名牌、国家免检等荣誉称号。走高端策略,市场先行,三阳用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筑就了非同一般的视觉冲击力。建设中国倍捻第一品牌

  三阳纺织深入研究中国纺织行业的股线市场,绝大多数企业还是仅仅把倍捻作为纺纱的一个附属工序,且规模普遍很小。同时公司目标分析人类未来消费水平的快速提升,认为专业单体倍捻产品是相对真空的市场。所以,公司毅然决定投资1.2亿元引进苏拉倍捻机200台,建成了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专业单体倍捻生产线。公司针对国内和欧洲高档衬衣企业的高端需求,采用60支以上精梳纱作为原料,通过并线、加捻、打腊、烧毛等一系列工艺处理,生产出符合高档衬衣面料要求的股线产品,质量指标在全国行业产品中位居前列。三阳受到了国内乃至欧洲高端客户的广泛关注,1.2亿元的投资带来了产能规模的差异化优势和品牌知名度的快速提升。三阳定位了自己的目标是打造中国专业倍捻第一品牌。建设精品车间 谈到行业矛盾,徐总说:“众所周知,中国纺织业最大的问题是结构矛盾。在纺织行业转型的非常时期,引领中国棉纺织产业结构升级是三阳纺织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2007年初三阳纺织投资3.2亿元建设了四期工程20万锭精纺。工程采用融资租赁的形式支付货款,配置了全球顶尖的进口设备,在中国首家引进清泽细纱机和粗纱机,引起了国内外高端市场的广泛关注。

  与全国同行业相比,其亮点优势可以归纳为“三高”、“四少”。其一,技术设备定位高,项目设计主选德国和瑞士最先进的机型,且整体设备运转效率比国产设备高出40%。其二,纱支定位高,其产品设计全部为80支以上PIMA吊牌高端产品。其三,资源利用率高,具体体现为四个“少”:万锭用工少、万锭投资少、万锭耗能少、万锭耗棉少。该项目万锭用工仅28人,远远高于75人的行业水平。20万锭大规模单体车间的万锭投资成本仅1600万元,极高的设备效率使万锭耗能同比减少20%。高定位纱支产品的万锭耗棉量比普通产品减少了60%。

  用顶尖设备,建立精品车间,使得三阳在一步步地接近中国专业倍捻第一品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