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促进金融租赁公司规范经营和合规管理的通知》里提到,要优化租赁业务结构,加大对租赁细分行业领域的研发投入,紧紧围绕企业新购设备资产融资需求,逐步提升直接租赁业务能力。

  监管的态度很明确,《通知》旨在引导金融租赁转型,服务实体经济。这几年许多金租积极响应监管号召。在提高直租比例上不遗余力,但过度内卷之下却让金租与商租都愈做愈累,利率愈来愈低,风险却愈来愈高。还以为是实体经济不好,影响到直租不良率。

  事实上,直租风险截截升高的对比之下,翻阅租赁公司或是商业银行的公开资料,我们会发现不管是回租非标或是银行信贷对制造业的投放,风险居然显的可控。这是为什么呢?

  大部份的金租在下沉时,自恃挟著低廉资金,一心想着想要用利润换规模与不良率。习惯像以前投放基建相关业务,喜欢量大管饱的业务。那这不就是厂商租赁。

 厂商租赁的客户其实不是承租人,是厂商。融资租赁要满足的不是承租人的需求,而是厂商的需求。而厂商要的是促销,在内卷之下,不只是原来直租的产品设计与风控逻辑被破坏了,最糟的是租赁公司没有选择客户的权利。不管是好客户、坏客户, 只要是厂商推来的客户, 都只能含泪吞了。

  但为什么回租非标没事?

  今年内外经济情势严峻复杂,中小微大量聚集在制造业里,大部份都跟出口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很多人以为在地缘政治影响下,出口肯定不好吧,但翻开出口数据却意外发现今年出口数据还挺好的,不只超越了19-20年,下半年更有逐渐有超越去年欧美疫情后报复性消费需求的趋势。

  出口居然回稳,这是为什么呢?

  笔者之前提过,出口的结构改变了。欧美的单少了,但第三世界的单多了。中国制造又重新在世界火热了起来,随便在网路上搜寻中国采购,怎么买电话卡,怎么用支付宝,都有一堆详细教程。中国制造挟着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重新找到了卖家。当然利润跟欧美不能比,但量大管饱是没问题的。

  加上新能源相关产品发力,今年出口欧洲的新能源车翻了一翻又翻了一翻,而且以高价车为主。树大招风引起了欧盟的反补贴调查。观察今年出口结构会发现机电相关产品占了近60%,这是历史上以来从来没有过的。

  但相对的,有些产业链外移了,别说外资了,咱们自己的企业也不断的在制造业外移,销欧美的,体积大的重量重的,直接去墨西哥设厂,现在墨西哥的厂房用地被中国厂家挤的都没地可买了。

  这些外移的厂家需不需要融资租赁服务? 需要的。他们通常不是把整个生产制程往外移,国内通常还会保留一部份核心制造或是设计接单,同样需要资金。但他们需要更加弹性的金融服务。需要金融机构跟上脚步。

  还有跨境电商火热,虽然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实施了关税壁垒,但给了口子,单件包裹自用的,价值在800美金以下免税,800 美金相当于5600人民币单件。这让许多中国商品开始化整为零的前进美国。

  这些都代表了产业链在大转型,也代表中国制造的韧性。这也是做的好的回租非标风险可控的原因。业界平均的过案率就30%-50%,这让租赁公司好整以瑕的找更好的客户去汱换掉不好的客户,去寻找在结构转型的浪潮中的受益方,而不是淘汱方。而这些量大管饱的厂商租赁没办法,自己不下场获客,等著厂商喂食,项目再糟也都只能含泪吃了,你不吃,多著人排队吃。

  照理来说,直租指定资金用途,买设备扩大产能,风险天然可控,只是可惜的是在内卷之下,原來厂商租赁的风控逻辑被破坏了。详情请看笔者之前的文章,这里就不多说了。

  但金融租赁再次转型去中小微非标回租容易吗? 说难是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难的是体系化设计,难的更是改变量大管饱旧有思维,沉下心去打造竞争壁垒的觉悟。

  中小微怎麼做,監管說的很清楚。人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线上线下、全流程的中小微金融产品体系,建立定价模型。要适时根据小微市场主体资质、经营状况及贷款方式、期限等因素,及时调整贷款利率水平,形成差异化、精细化利率定价体系,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

  要自己获客,要数字化转型,要全流程产品体系,还要定价模型,种种精细化管理,这一段笔者光用打字的都觉得心累,更何况有些含着金汤匙出身,养尊处优富二代金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