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大租赁公司都在提业务转型,近期有一个大概的思路,有些可能也在不同的文章中提到过,这次算是系统地整理一下,可供参考。

  说到转型,很多公司立马想到的是对标龙头企业,别人做什么自己跟着干总不会错到哪里去。

  调研一圈下来后,发现龙头公司的很多业务有着较高的门槛,自己想要复制困难较大,比如,做小微租赁,要铺人,要上系统,要调整公司架构和激励机制。

  这里面涉及到人财物资源的投入,也有管理模式的磨合。对于很多国资背景的租赁公司来说,要做这样的调整,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但这里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面向市场,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来转型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首先是要面向市场,租赁公司甚至说所有公司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当然,市场也分大小,有小而美也有大而全,总之,要从未来产业发展角度出发,布局有增长潜力的行业和业务模式。

  其次是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这句话有两层内涵,一是自身的资源禀赋包括了哪些内容,我觉得有股东背景、融资能力、管理能力、风控能力、业务渠道等等。

  接下来要分析资源禀赋里的优劣势,比如(融资能力+股东背景)是优势,其他方面是劣势,这个时候就不要自己下场直接做业务了,做做转租赁或集团内的业务,是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也可以把自己定位为资金批发商,考验的能力是更低的融资成本和对大类资产的把控能力,需要增强的是行业研究的能力。

  比如(管理能力+风控能力)比较强,但其他方面比较弱,那正好相反,可以选择市场上收益较高的项目具体操作,不局限于具体的某一类行业,而是根据对市场的判断,相机抉择,对业务风控政策进行动态调整。

  如果觉得自己公司啥优势也没有,那么,至少会有灵活性强这点优势,金融机构的规章制度一般比较多,在决策上会相对滞后,灵活性强也能找到自身的一席之地。

  二是具体的转型路径。参考战略理论,有往上下游延伸,有做相关多元化,还有做非相关多元化,还有收缩战略,聚焦主业的。

  对于租赁行业来说,往上游延伸不太容易,上游直接就是银行等融资机构,下游是产业,这块龙头企业还是有不少探索,比如远东租赁深度参与了学校、医院的投资,表现也算可圈可点。还有像越秀租赁直接投资了新能源公司,直接进入户用光伏领域的投资,发展也非常迅速。

  这也就是常说的产融结合,产业利润非常丰厚,但真正做得好的凤毛麟角,租赁公司的能力边界往往达不到。

  大多数租赁公司,还是在比较初期的转型阶段,比如原来主要做城投平台业务,转型产业应该选择什么方向,或者原来主要做股东业务,现在转向市场化业务应该选择什么方向。

  对于国企类租赁公司,我觉得可以分两步走,选择行业内相对成熟的业务模式切入,锻炼队伍,摸索模式,以最小的代价进入,成熟后加大投入,形成产品。管理层的选择受限于股东要求,国资委要求等,工具箱不多,但思路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