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统计,2023年共有147家国内上市公司或其控股子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较2022年的169家减少了22家;全年累计发生业务共415笔,合同数量同比增长25%;合同总金额为11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虽然使用融资租赁的上市公司数量有所减少,但融资租赁企业服务上市公司的业务规模和合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上市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规模
近五年,上市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2023年共有147家上市公司或其控股子公司开展了415笔融资租赁业务,业务总额为1173亿元,较2022年增长15%,增速有所上升。
融资租赁合同金额的分布
2023年上市公司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单笔合同金额平均为2.83亿元,比2022年下降了0.23亿元。单笔合同最大金额为60亿元,最小金额为6万元。具体来看,单笔合同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最多,共有147笔,占总体的36%;单笔合同金额在5亿至10亿元(含)之间的最少,仅有12笔,占总体的2%。近三年来,单笔合同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合同数量占比呈上升态势。
融资租赁合同的期限分布
从合同期限看,2023年上市公司的融资租赁合同平均期限为37.2个月,与2022年的40.8个月相比缩短3.6个月,单笔合同期限最长为16年,最短为1年。绝大部分的合同期限处于1至5年(含)之间,共322笔,在总体中占比为81%。
融资租赁交易的业务类型
2023年上市公司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中,售后回租占比为82%,同比增长11%;直租占比为13%,同比增长1%;直租+售后回租占比为4%,同比增长1%;而联合租赁占比仅为1%。
融资租赁交易的标的物类型
从融资租赁的标的物来看,2023年生产设备是最主要的标的资产,占比60%;其次是发电设备,占比13%;第三是工程机械,占比7%。与2022年相比,生产设备、发电设备占比均有所提升,分别增长3%、2%;厂房占比持续下降,下降了2%。其他类型的租赁标的物还包括专利权、制冷设备等。近两年,发电设备的融资租赁业务占比持续增长。
融资租赁合同的利率分布
从上市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交易的利率看,415笔合同的年平均利率为5.80%,较2022年的5.17%增长了63BP,单笔合同利率最高为8.50%。具体来看,融资租赁利率主要集中在4%至7%(含)之间,占比为89%。
与2022年相比,利率在5%至6%(含)的合同占比增长13%,6%至7%(含)的合同占比增长15%,1%至4%(含)之间的合同占比下降16%,4%至5%(含)区间内的合同占比下降9%。此外,融资租赁利率以浮动利率为主,租金支付方式主要为等额本金按季支付和等额本息按季支付。
上市公司的交易对手情况
2023年上市公司开展的415笔融资租赁业务中,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参与的数量最多,共55家,占比45%;其次为金融租赁公司,共51家,占比42%;内资融资租赁公司数量共16家,占比13%。
与上一年相比,金融租赁公司占比增长较快,增幅为14%;外资租赁公司占比下降明显,降幅为11%;内资融资租赁公司降幅相对较小,为3%。
上市公司交易对手所在地区分布
从上市公司交易对手的所在地区来看,122家融资(金融)租赁公司分布于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地为上海的融资(金融)租赁公司数量最多,共29家,占比23%;广东、天津等地注册的融资(金融)租赁公司数量相对较多,分别为23家、22家,占比19%、18%。
相较2022年,上市公司开展业务的融资(金融)租赁公司数量减少了5家,但注册地分布大致相同。
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
2023年,全国共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上市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广东的上市公司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共有23家上市公司参与融资租赁交易。北京、山东、浙江三地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上市公司分别为16家、13家、12家,前四地的上市公司在总体中的占比达44%。
与上一年相比,山东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上市公司数量下降较明显,减少了7家,其他地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上市公司数量则变化较小。
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分布
从上市公司所属行业来看,147家上市公司主要分布于机械设备及轻工制造、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电力及公用事业等多个行业。其中,机械设备及轻工制造、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电力及公用事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分别有46家、20家、19家,分别占比31%、14%、13%。
与2022年相比,机械设备及轻工制造、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增加了3家、5家,占比分别增长了6%、5%;电力及公用事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上市公司数量减少了10家,占比下降了4%。
上市公司所处证券市场
从上市公司所处证券市场看,147家上市公司有102家属于主板市场(深交所56家、上交所46家)、37家属于创业板市场、5家属于科创板市场,3家属于新三板市场,占比分别为70%、25%、3%、2%。
与上一年相比,主板内参与融资租赁业务的上市公司减少了25家(上交所11家、深交所14家)、创业板减少了1家,科创板增加了3家,新三板增加了1家。其中,3家新三板市场的上市公司交易场所均为北交所,且均为专精特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