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行业交流中发现,部分租赁公司,甚至产业类租赁公司已经调整业务方向,今年专攻风电。当大家全部押注风电,注定又会掀起另一轮内卷狂潮,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具备产业基因的租赁公司,盲目跟“风”不见得是一种好的选择。光伏,作为曾经风光无量的小甜甜转身一变,成为无人问津的牛夫人!其中原因几何,笔者猜想多半是因为136号文(136号文重磅发布!新能源投资企业迎来“大考”!)的影响,以及光伏发电曲线和负荷曲线的错配所致。至于这种压倒性、清一色的业务方向调整,笔者不予置评,但笔者还是想为光伏打抱不平。
01、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以10万千瓦的项目为例,常规地面集中式光伏项目占地2-3000亩,而风电平均涉及永久占地100亩左右,相应的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土地租金一目了然,显然在不考虑运营期增值税和所得税情况下,项目前期的经济贡献而论,光伏项目优于风电项目。
现阶段部分地区,尤其以西部地区为主已经暴露了一个显著的问题。由于光伏限电率居高不下,投资方已经转身抢夺风电项目的指标,造成光伏项目无人问津。而且大批量光伏项目在136号文以后基本都处于投资和建设迟滞的状态,对地方政府的资源是一种浪费。部分地方政府已经清醒意识到开发商弃光向风的的严重性,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势必受此影响。地方政府显然不会放弃光伏作为地方创收增收的重要渠道。笔者相信,后续肯定会在指标竞配或机制电价相关政策上有倾向性的安排和调整。
02、光伏指标配置仍在继续
租赁公司虽然收缩甚至暂停了光伏项目的投放,但光伏项目的指标仍在下发。以云南为例,2024年,云南省下发了三批新能源指标,光伏规模共20.2GW。目前,已经完成竞配的有13.4GW,其中华能、华电、国家能源、中核等国央企电力投资商领衔。
传统的电力投资商仍在参与光伏项目竞配,光伏产业链的成本也已经跌无可跌。比起前两年的价格,6-7毛的组件已经基本拦腰折断。即使光伏量价受到全面入市的影响,但光伏的投资价值仍然长期存在!
03、136号文对光伏影响几何
造成光伏一夜之间成为牛夫人的“罪魁祸首”就是136号文。当然新能源发电全部入市以后,光伏的竞争力必然不如风电,尤其是对于户用光伏以及工商业光伏影响巨大,但也不意味着光伏一文不值。第一,随着储能成本的持续走低,可以通过配储提升项目相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项目收益率。第二,光伏产业链的深度整合,使得产业链价格维持在低位,光伏项目成本节约优势显著。第三,136号文倒逼项目造价向真实建设成本收敛,光伏项目效果更甚。
136号文是一个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的文件,但因为一纸文件用脚投票选择投资方向,笔者认为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尤其是对于大量从事光伏项目开发和投资的圈内人士来说影响空前巨大,笔者还是看好光伏行业的持续发展,也看好2025年光伏新增装机150GW的打底预测。至于走势如何,让市场去验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