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有个租赁群,其实就是大家聊聊天用的。
但承蒙一些老师的抬爱,觉得我租赁圈认识的人多,所以最近很多人微信问我,有没有合适的人推荐一下,最近在招聘人。
其实这个是年底比较正常的操作,但是他们几乎都跟我说,
今年特别难招人!
租赁市场不好干这种陈词滥调我已经不想说了,我今天尝试用一些比较细的心理去揣测一下各方的角度。
纯个人视角,大家图一乐。
首先对于客户经理而言,目前不动的性价比>跳槽的性价比。
为啥呢,因为现在市场难干。
大家基本每次跳槽的理由如下:
1、整体薪资水平上升
2、我有存量客户可以到下一家迅速变现
3、有管理岗,职业生涯能更进一步
4、现公司太卷,想找个舒服一些的地方躺平
5、跳槽的公司整体业务比现公司要好做一些,比如价格低一些,或者批复难度小一些
6、小微跳中大;商租跳金租;小金租跳大金租,整体平台要大一些
7、现公司领导针对我,或整体发展未来较差,不得不走
8、外行小白,自己行业觉得不行了,想来租赁试一试,尤其是银行同业
而用人单位招聘其实就三条理由:
1、国央企融资租赁公司,集团内编制每年正常更迭,按部就班随着集团的社校招而社校招
2、创新业务,现公司没有懂的人,急需找一些懂的人来把这条线干起来
3、现团队做不起来,急需有资源的人直接过来拿着自己的资源变现。
对比一下,大家就知道为啥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融资租赁公司难招人了。
对于第一条,国央企的融资租赁公司,大多数人进这种公司都需要找关系找熟人打个招呼,这些公司社招的时候,极少会招一些“陌生人”进来,所以大多数兄弟想进这种公司躺平,苦于找不到门路。
注意,我这里说的国央企不是那种市场化的国央企,什么海字头的,国字头的,越市场化的公司就越接近于私企。我这里的国央企指的是那种非市场化的,做做集团推过来的业务,公司不大,十几个,几十个人的,一年投几个亿、十几个亿的那种小而美的融资租赁公司。
挣得不多,但相当舒服。
对于第二条,融资租赁公司的创新就跟研究生论文里的创新点一样,就是没创新。
全国70多家金租,上百家活跃的商租,咋就一家公司那么厉害能想到其他竞争对手想不到的创新业务呢?
无非是之前做城投,现在向产业转;之前产业只做1个方向,现在换成3个方向;之前直租做的少,现在转直租多做一些等等。
往往A公司的创新方向往往都是BCD公司做烂了的方向。
因为金融这玩意又不是科技,哪有那么多花样可玩,况且还被金管局盯得死死的。
所以你想,如果你是风控,你会让别人做烂了已经开始出险的方向,在你的责任范围内“蒸蒸日上”吗?
不可能的。
但是之前是可以的哦,之前头部公司做什么,第二年很多小公司就开始模仿做什么,最后的结果还不错,因为那个时候整个市场都好做,只要跟着大公司的方向,肯定有口汤喝。
第三条跟第二条就很像。
现阶段自己团队的人做不出来,干掉几个以后再去招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带着资源进来的客户经理或者总监,试图打破僵局。
这也是市场好的时候才生效的招数。
归根结底,大家都是路径依赖。但平心而论,如果我是一家融资租赁公司的管理层,面对股东要业绩的压力下,我基本上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那我还能咋办?
其实好的客户经理、好的信审经理、能打仗的团队都是在市场中厮杀出来的,本人2022年的时候也就毕业不到2年,但是却能在一线一年接触十几个项目,上手尽调操作7、8个项目,从大到小,从简单到复杂,那一年我犯了很多错误,但是也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
但现在的融资租赁似乎不会给人锻炼的时间了,也不允许你有锻炼的时间。
一年做不出来,半年做不出来,更有甚至可能进去三个月你做不出来就已经在淘汰序列里了。
招不到租赁老手,新人一时半会儿培养不起来,这就是目前融资租赁的招人困境。
有啥解法吗?
要么经济形势变好,国有民营投资席卷重来;要么就是出清几家同业,或者出清一部分人。
有趣的是,笔者这一年身边的人,包括群里的人,已经出现不少彻底转行不做租赁的了。
有回城投的,有去企业的,有转行做老师的,有考上编制的,还有裸辞等机会的……
那看来,大家都在走第二条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