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领先成为融资租赁高地

  经过几年的发展,滨海新区的金融业态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其中,融资租赁市场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

  据统计,在天津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而其中大部分都落户在新区。

  去年本市融资租赁企业实现地方税收4.6亿元,而今年1至8月份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其中纳税额较大的企业是注册于滨海新区的工银金融租赁、民生金融租赁、渤海租赁等。

  现在,大型融资租赁机构在不断寻求业务新增长点的时候纷纷把触角伸向了新区。目前在新区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已达117家,主要集中在东疆保税港区。滨海新区经济的发展态势和政策优势,吸引了众多融资租赁企业的目光,成为了融资租赁业在新区蓬勃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新区良好的金融政策环境及产业聚集效应带动下,今年前8个月,新区新批15家金融租赁类项目,租赁企业加速聚集。

  仅今年七八月份,就有7个融资租赁项目分别落户在东疆保税港区、滨海高新区、中心商务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每个项目投资总额均超1000万美元,最高达到1亿美元。这些金融租赁项目落户,加速了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时也为新区成为我国融资租赁业重要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专家介绍,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整个社会的资金供应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一是银行信贷,大约占50%;二是融资租赁,大约占30%;三是包括股票、债券、基金、信托等在内的证券融资,大约占20%。在这些国家,银行信贷既是国家最主要的基金供应渠道,也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波动性很大,但由于另外两个渠道的缓冲,国家仍保有一个稳定的资金供应体系。所以不难发现,融资租赁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意义和作用。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任碧云认为,金融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工具,融资租赁是金融与产业的结合,有利于资本与技术、贸易、产业相结合,能够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也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流动性过剩等问题,更有利于金融创新。

  中国租赁联盟召集人、经济学家杨海田表示,“十二五”期间,由于中国融资租赁业务余额已达相当规模,全国业务总量将由几何式增长转为算数式增长。预计2011年,全国将突破10000亿元大关,达到10500亿元左右。滨海新区的融资租赁将发展的更快一些,预计业务总量有可能接近或超过2500亿元。新区发展融资租赁有助于推动航空、船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融资租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方便和优惠,还可以吸引国外客商到中国来采购飞机、船舶和所需机械装备,再配以相关政策,能直接推动国内飞机、船舶和大型装备制造业的内销和出口。

  融资租赁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意义重大,我国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新区在这方面已经占得先机,继续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将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滨海新区在新型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助推滨海新区成为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