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的独特价值正在被挖潜。

   30年前,中信公司与日本东方租赁公司合资组建了我国第一家租赁公司——中国东方国际租赁公司,中国现代租赁市场由此开启。

   30年后,我国租赁业迎来二次爆发的新时期。2007年春天,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颁布新《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下称“新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后,一批具有银行背景的金融租赁公司应运而生,改变了整个租赁市场的发展及竞争格局,金融租赁业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崛起。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不久前在一次论坛上称:金融租赁的出现,摆脱了过去简单注重企业信用的传统金融理念,将企业的部分营运资产独立出来,着眼于这些资产本身的投资和运营,产生了资产信用这样一种新型的理念和一系列新型的技术工具。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今年9月末,国内17家金融租赁公司总资产超过4500亿元,年末有望突破5000亿大关,达到如此规模仅用了短短四年时间。

  虽然迎来二次发展的新高潮,但金融租赁市场渗透率不足、融资途径单一、人才储备匮乏、制度环境亟待完善等问题依然严峻;宏观调控下,毫无技术含量可言的“类信贷”业务高企,以及中小企业依然艰难的融资环境,也是摆在所有金融租赁业者面前的课题。

  这个被世界各国称为“朝阳行业”的金融舶来品,应如何在我国本土成功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金融租赁半壁江山

   2006-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还快了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

  期间,我国的租赁业呈现了几何级数式的增长,业务总量由2006年的80亿元增至2010年的7000亿元,增长高达86倍。尤其是新办法出台后,在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客户渠道优势,交易额迅速增加,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各类融资租赁公司260余家,其中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累计批准190家,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53家,金融租赁公司17家,注册资金合计超过1000亿元,可承载的资产管理能力超过1万亿元。

  其中17家成立于2011年前的金融租赁公司,包括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9家,分别由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国开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和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出资组建。

  虽然金融租赁公司在数量上丝毫不占优势,只有17家,但在市场份额上却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以2010年为例,在租赁业新增的3500亿元业务额中,17家金融租赁公司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今年以来,金融租赁行业不断扩容,包括主体数量、资本实力以及业务规模等。

   8月初,ST汇通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天津渤海租赁与芜湖市建设投资公司、美的集团拟共同出资30亿元,在安徽省芜湖市投资组建皖江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10月14日,浦发银行亦发布公告称,公司于日前收到银监会的批复,批准其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和上海国际集团公司联合筹建金融租赁公司。

  待两家公司顺利开业后,我国金融租赁公司的主体数量将再增2家,达到19家,资本实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金融租赁是龙头

  就在国庆节前夕,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民生金融租赁”)谋划两年之久的增资计划终于尘埃落定,公司注册资本由原来的26亿元增加至50.95亿元。增资后,民生银行持有民生租赁的股权比例由原来的81.25%下降至51.03%,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

  另据民生银行半年报显示,民生租赁总资产达534.62亿元,较年初增长28.88%;净资产44.90亿元,较年初增长13.70%;净利润5.40亿元,同比增长77.05%。

  截至6月底,民生租赁累计投放额已达660亿元,公司共拥有飞机61架,船舶125艘,总运力超过400万载重吨,各类设备1900多台套。

  成立三年来,以民营资本为代表的民生金融租赁,是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3年的发展轨迹见证了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推动金融租赁行业的崛起,并迅速成为租赁行业的主导力量。

   “这三年,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应该说非常成功。租赁业向银行资本开放,对租赁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使租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政策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金融体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民生金融租赁总裁周巍称。

  然而,这三年也是不平凡的三年。2008年,刚刚破茧而出的金融租赁公司就遇上了全球金融风暴的洗礼;刚刚经历了两年的快速发展,2011年,又旋即陷入宏观调控的洪流中。与产业共命运的金融租赁公司刚一落生,就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并适应市场的突变,迅速成长起来。

  周巍把此看作一次难得的经历,和最宝贵的财富。这样的环境下,金融租赁业依然能够保持如此大的发展,足见被市场长期抑制的融资租赁需求的强烈,也足见金融租赁未来市场空间的广阔。周巍向记者透露,与四大行背景的金融租赁公司相比,民生金融租赁的资金优势并不充足,800多亿元的银行授信主要凭借广泛的金融合作而获得。因此,民生金融租赁从成立之初就选择了一条市场化、差异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虽然起步艰难,但成长迅速”。

  在租赁业浸淫多年的,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屈延凯也认为,宏观调控给融资租赁带来了更加健康的发展趋势。

  他认为,今年的宏观调控,倒逼着类金融机构必须发展,不发展则中小企业的资金就更加没有出处,“既要关信贷过多投放的闸门,又要开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而对接民间资本最好用的渠道和平台就是租赁。”

  在他看来,金融租赁公司是整个租赁产业链的“龙头”,其优势在于资金雄厚,具有资金定价的能力,但它们目前对某些行业的判断及资产定价不如产业背景的专业租赁公司,因此二者应该密切结合,形成合力。

  如果将银行看作“水库”或“蓄水池”,金融租赁公司就是主渠道,具有资金和资产定价能力,产业背景的租赁公司熟悉各个行业的运转规则,好似支渠道,而连锁化的出租服务公司则是毛细渠和堤坝,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屈延凯对这条产业链进行了生动地描述。

  金融租赁的独特价值

  长足发展得益于金融租赁的独特价值,而融资与融物的高度结合、不可分离正是金融租赁的独特价值所在。

  某金融租赁公司人士告诉记者,企业在选择设备投资方式时,大都首先想到自筹资金购买,只把租赁作为解决资金困难的权宜之计,传统“重买轻租”的观念根深蒂固。事实上,国际成功经验说明,金融租赁区别于传统金融工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与其他金融业态相比,金融租赁中的实物是根基,资金只是属性,而其他金融产品无论是银行贷款、债券、证券、基金、保险等都只是金融产品,没有实在的租赁“物”。

  而且,通过金融租赁,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在以租赁物为载体的前提下,租赁业较银行业更有可能深入到产业研发、制造、销售的全过程,更有利于为企业客户提供商业机会,降低其交易成本。

  在国外,金融租赁已经成为如飞机、船舶、通用加工、卡车等很多产业的主要销售途径。前述人士称,其中以航空最为典型,几乎是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租赁共生存,离开租赁几乎无法生存。

   10月9日,民生金融租赁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第64届美国国家公务航空协会(NBAA)年会上,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签署了13架莱格赛650喷气公务机的确认定单,并与达索猎鹰就订购10架猎鹰7X和10架猎鹰2000S飞机签署谅解备忘录。此前6月,民生金融租赁与美国湾流宇航签订了意向购买价值达26亿美元的合作备忘录。8月,与贝尔直升机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计划在5年内至少采购20架直升机。到2011年底,民生金融租赁的公务机机队有望达到100架。2008年,民生金融租赁进入公务机市场之际,国内共有公务机20多架,如今民生金融租赁的公务机机队占据国内公务机市场绝对领先地位。民生金融租赁充分运用金融租赁这一方式,在做大做强中国公务机产业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着通用航空业的快速发展。

  据中国民航总局的预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到2020年,中国民航将实现运输总周转量1400亿吨公里以上,旅客运输量将超过7亿人次,旅客周转量在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达到25%以上。

  届时,全国机场数量将达到240个以上,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车程范围内,全国80%以上的县级行政地区可以较方便地得到航空服务,所服务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将达到全国人口的82%以上。

  若希望实现上述预期,单凭航空业自身的资金实力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航空器外,事实上,民航市场需要开展租赁业务的领域还非常广泛,例如飞机发动机、飞机驾驶员培训模拟飞行设备、机场地面设备、空管设备等等。

  也正因如此,当前航空业颇受金融租赁公司的青睐,中国银行就收购了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并成立了中银航空租赁公司。

  两家刚刚获得批筹的金融租赁公司也都有航空业的背景。其中浦发银行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其合作对象正是以制造“大飞机”著称的中国商飞,而皖江租赁股东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正是海航集团。

  国际成功经验同样证明,金融租赁可以有效缓解国际贸易摩擦。面对中国民航飞机租赁市场几乎被外国租赁公司垄断的现状,民生租赁选择了发展公务机业务,先后向湾流、庞巴迪、豪客比奇、达索、巴西航空工业等国际知名公务机制造企业订购了80多架公务机。

  这种直接租赁业务既打破了外国租赁公司在我国民航飞机租赁市场的垄断局面,又平衡了国际收支,缓解了过去租赁进口飞机不能计入我国的进口贸易额的问题,为国家平衡国际贸易、缓解贸易摩擦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而通过租赁方式出口,出口国的租赁公司只要与进口国的承租人在租赁合同中签订有不改变租赁设备所有权的条款,就可以实现既将出口国企业生产的设备实质上出口给进口国,又可以使出口不计入进口国的进口贸易额的目的。

  事实上,我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同样可以借助租赁工具进行海外投资,例如放弃股权,改为投资购买接受国企业的某些设备或矿产资产等后回租给对方,既实现了收益的增长,又避免投资接受国或地区政府及企业对于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目的的质疑,减少投资阻力。一位金融租赁业界人士如是说。

  疏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以往不论信贷,还是企业债券,都是基于“企业信用”的理念,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银行信贷门槛往往过高。而金融租赁出现后,将企业的部分运营资产独立出来,着眼于这些资产本身的投资运用,从而产生了“资产信用”这一新型理念和一系列新型金融工具。

   “不仅使企业增强了投融资的能力,同时扩大了金融服务范围,使一些企业,特别是信用状况一时不易鉴别的新企业或中小客户可以享受到融资服务,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前述租赁人士续称。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迄今为止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尤其是在今年信贷调控之下,中小企业更是哀鸿遍野。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虽然仅是一个侧面,却揭示了信贷结构及投放的不尽合理。但凭借独特优势,融资租赁可以为疏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另辟蹊径。

  屈延凯给记者列举了福奈特的典型案例。福奈特是最基层的出租服务业,因为采用了加盟连锁的业态,吸引到租赁公司为其盟主企业提供了5000万元的设备租赁。假定一个门店的洗衣设备需要20万,5000万可以支持250个店铺开业;如一个门店可以带动10个人就业,就解决了2500人就业。

  再比如,我国的旅游业大都存在“散、小、乱”的弊病,既要管理景点、组织客源,还要修建高档宾馆……

  但如果转变经营思路:改高档宾馆为在景区内盖小木屋,建好后由租赁公司购买,再出租给旅游公司,活动房屋不需要办房产证,5年内可以计提折旧,景区内10年不交所得税,大大减少税收支出,既不破坏生态,又促进了当地人就业,旅游公司还可以将经营的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客源上,增加营业收入。

   “其实就是观念的颠覆,经营思路的转变,也是财产观念的转变。所有权并不重要,使用创造价值。”屈延凯直言。

  民生金融租赁是唯一一家成立了中小企业部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

  周巍告诉记者,将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客户,体现了民生金融租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决心,同时也是对中小企业这片市场的信心。尤其是通过供应商租赁模式,发挥租赁促销功能,向制造业的销售端提供资金支持。目前,民生租赁已为三一集团、永立建机、斗山租赁、龙工控股等工程机械企业融资30亿元。

  此外,为响应国家加大对电影业金融支持力度的号召,同时支持电影放映等中小企业的发展,民生金融租赁还在电影行业尝试开展租赁业务,探索以消费为发展导向的租赁业务新板块和利润增长点。

  民生金融租赁租赁一位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将风险投资中的里程碑式投资技术引入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建立了“卢米埃模型”。根据对电影档期和影院票房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解决了项目放款阶段的风险考量和操作策略问题,先后发展了卢米埃影院、大地建设、大地院线、红鲤鱼院线和保利博纳等多家客户,投放近2.6亿元。

  该人士进一步透露,民生金融租赁如是选择,一方面是帮助中小企疏解融资难题,另一方面也是看重中小企业的高成长性,愿意与客户共同成长,并分享客户成长所带来的收益。

  其次,民生租赁与中小企业开展深层合作,可以与客户一起在部分细分市场形成局部优势,与客户的黏合度。“由于客户的忠诚度较高,经过长期合作后,我们可以降低后期业务的营销成本和运营成本,甚至管理成本和管理半径都会大幅度下降。”

  另外,据《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10》(下称“行业报告”)载,以行业内较有特色的江苏金融租赁为例,其中小企业存续项目占比高达94%;过去六年间,该公司累计向600多户中小企业提供32亿元租赁项目资金,有力地支持了他们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