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十大新闻
1、 行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进入2011年以来,由于国家采取货币紧缩政策,有关监管部门开始对金融租赁企业实行规模控制,内外资租赁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的难度也相应加大,年底全部融资租赁合同余额未能达到普遍预计的万亿元大关,为93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的7000亿增长32.9%,与“十一五”期间每年的倍增式增长形成明显对比。
2、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水利设施融资租赁业务。2011年1月29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发布。文件提出将“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这是融资租赁一词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3、商务部出台指导意见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2011年12月15日,商务部发布《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创新融资租赁企业经营模式,优化融资租赁业发展布局,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促进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4、21家内资租赁企业获准融资租赁业务试点。2011年1月和12月,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两次联合下文,先后批准21家内资租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试点,至此,内资融资租赁企业达到8批66家。
5、外商租赁企业大幅增加。自2010年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的审批权下放到省市商务委和国家级开发区后,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大幅增加,到2011年底,登记在册和运营中的企业已突破200家,比上年新增约80家。
6、三家金融租赁公司获准筹建。2011年,皖江金融租赁、北部湾金融租赁和浦发金融租赁三家融资租赁公司经银监会批准筹建。这三家公司除浦发金融租赁由浦发银行为主出资筹建外,其他两家的主出资人均为非银行企业。
7、渤海租赁成功上市。津渤海租赁于2011年上半年获得证监会批准,对已经停牌的“ST汇通”股票进行重组,10月26日正式以“渤海租赁”的名义上市,成为业内首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
8、中国融资租赁30年庆祝晚会在京举行。2011年12月8日,中国融资租赁30年庆祝晚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会上,对30年来在促进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9、中国工程机械销往国外的40%通过融资租赁实现。2011年中国工程机械产量和销量,均超过美国、日本和德国,居世界首位。许多工程机械制造商,如国内的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玉柴重工,柳工集团、山推重工,在华的企业如卡特彼勒、沃尔沃、斗山重工、小松重工等,都建立了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通过融资租赁实现的国外销售达到了40%,其中中联重科超过50%。
10、中国国际商会租赁委员会成立。2011年9月14日,中国国际商会租赁委员会正式揭牌,成为继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专业委员会、中国金融学会租赁专业委员会后的第三家全国性租赁专业委员 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北京中国国际商会设立,办公地设在天津,上海、北京、浙江、云南等各家地方租赁协会指派异地工作人员参加秘书处和办公室工作,同时,在欧洲、美国、日本和港澳台等地区的租赁组织设立联络处,重点推动国际租赁业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