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1.2万亿民资
地方融资平台贷规模被严格控制,作为全国民间资金最为雄厚的地区,如何发挥民资优势十分关键。
在13日的会议上,广东省主管金融的副省长陈云贤要求,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放力度;要拓宽建设项目融资渠道,为民间资本和保险资金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上述长达20条的“意见”,就旨在充分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综合运用各种资本市场工具,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缺口问题。
意见提出,当前筹措项目资金任务繁重,同时,广东民间资金充裕,总规模已达1.2万亿元,大量民间资本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正当其时。
“意见”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主体争取在银行间或者证券交易所发行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非公开定向发行融资工具等方式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吸引民间资本购买债券;支持信托和券商发起基础设施项目资产配置计划向民间筹措资金;支持主营业务为公用事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公司债等方式适当向民间资本进行再融资,定向投资收益较为明确、预期回报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
在保险和企业上市等方面,支持更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股权、债券等方式投资交通、通讯、能源、市政、环境保护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同类投资活动;支持广东省内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主体赴港上市或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或融资租赁公司。
但这些措施能否真正吸引民间投资进入仍是未知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不管采取什么措施,民间资本是追求利润的,像城际铁路、高铁项目基本没有利润,十年都不大可能有分红,“一般要短期见效民资才会进入,中期赚钱都很少进,长期不见效肯定没人进。”
该人士说,像这些交通基建项目动辄一个项目投资就是几百亿,除非一些大资本、大老板有闲钱才可能投资。一方面,现在修高速公路、高铁的边际效应也明显递减。吸引民资说到底还是老百姓出钱,政府当家,由政府建设和经营,“投资不当家谁会愿意干?”
“很多时候政府想让民资进入,但是话事权又揣在自己手上。”林江说,以地铁建设为例,港铁在地铁建设运营方面很有经验,但当初深圳引进港铁时又不能完全放手让对方去做。
林江建议,政府应只是在涉及重大公共议题的时候干预,但在建设经营的时候完全放开。“关键就在于要先做一两个模板出来,形成示范效应,吸引更多民资、外资参与,降低对投融资平台和政府财政资金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