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潘晓梅,43岁,上海海关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浦东机场办的办事大厅里,她坐在06号窗口后面,笑吟吟招呼前来办事的企业人员。春节临近,但前来办理各种业务的企业依然众多。记者找到她时,潘晓梅嗓子哑着:“自贸试验区建立后,到机场办办理业务的企业数量猛增。”之前每天来的企业最多三四家,现在每天至少一二十家。
自贸试验区成立后,推出了许多制度创新,不少过去没有的从事新兴业务的企业纷纷到海关机场办来注册、办理业务,潘晓梅和她的同事比过去忙很多。比如,自贸试验区鼓励加快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在毗邻浦东机场的海关自贸试验区浦东机场办,办理飞机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也骤然增加。截至目前,在这里完成海关登记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有8家,海关共监管融资租赁飞机30架、飞机发动机2台。作为通关备案科(筹)的副科长,她也坚守一线,为企业的每单新业务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