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与宝力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合作的首座CJ46-X100-D自升式钻井平台在深圳孖洲岛修造船基地开工建造。据悉,这是招商局重工自7年前成功转型海工建造以来,所承建的第八座CJ46型钻井平台。1月17日,招商重工又与宝力融资租赁公司签订了(1+1)座CJ46 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建造合同,在双方合作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截至目前,该公司CJ系列产品手持和在建订单已达15座,其中包括CJ46平台12座,CJ50型平台3座,位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建造该系列钻井平台的最大承建商。

三位一体,专业、专注、低风险
2013年,为进一步巩固在CJ系列自升式钻井平台细分市场的绝对优势并蓄势做大做强海工,招商重工选择了宝力融资租赁及其挪威海工专业团队作为合作对象,从战略的高度,实施产融结合,强强联手,互利共赢、保证安全,合力打造该型产品全球垄断建造地位。
这种海工“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带来的是专业、专注与低风险的经营效果。钻井平台所属的海工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对资本投入、场地、团队及管理水平等要求均非常高。只有将各种风险降到最低,船厂才可以真正专心做“自己的事”。船厂相关领导表示,产品和产品的推销是一个整体。一家好的海工企业,其持续发展是和客户共同成长的。
这种将市场、技术和金融三位一体相结合的经营模式,驱动性比较强,能在企业海工发展过程中起到带动作用。该经营模式不仅带给船企在设计方面的推动,同时也解决了现时一些企业在支付能力上不强的问题,减少了后期风险,对企业长期发展和资金控制有很大帮助。
从企业的层面来看,宝力有强大的金融背景、技术团队和设计能力,产品型号也十分成熟。新成立的项目公司“PolyNOR Driling”,则集成了BK Marine的市场优势和宝力融资租赁的融资能力优势,加上“Standard Consulting Pte Ltd”作为船东的监理公司所提供的技术优势及质量保证,形成了PolyNOR得天独厚的雄厚实力。从区域上来讲,新公司包含挪威、新加坡和中国市场三大块业务,市场铺开面比较广,对船企海工经营来说,具有较广的覆盖面,驱动性比较强。此外,国际化的金融专业团队与国外领域的对接,也抢先一步带来了国际海工市场供需情况信息,为双方巩固与进一步扩大市场奠定了基础。
在宝力看来,选择招商重工作为其合作伙伴,也正是看中了该公司雄厚的实力和过硬的管理。相比于国内大多数企业还是传统的做法,招商重工的系统比较国际化,虽然进入海工的时间短,但是发展快,建立了国际化的团队、管理模式、理念。
从融资租赁公司考察层面来看,招商重工是一个“安全优质的合作伙伴”。其母公司招商局工业集团加上招商局重工的海工建造实力,招商局集团的强大金融支持,以及国际化的管理模式和为国际船东所认可的建造质量,为合作提供了保障。

顺势而为,抢占战略高地
据介绍,此次宝力投入建造的钻井平台,计划于2015年9月交付。对宝力而言,可以说是其首度进军海洋工程领域的一次有益探索。
“我们选择在新一轮战略期伊始进入海工市场,时机恰到好处。”对于双方此次在海工建造领域的战略合作,宝力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常务总裁李栋显得信心满满。他表示,公司将结合自身的资金运作能力与招商重工的海工制造能力,以及其挪威团队的技术支撑和市场销售能力,共同推动项目的安全顺利展开。
李栋同时强调,此次合作的平台只是起步,宝力将以此作为契机,顺应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积极探索现代融资租赁在海洋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使之在国家海洋工程领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未来还将与企业合作,投入建造更多、更加先进的钻井平台。
李栋认为,目前全球海工正进入新一轮的战略机遇期,建造、设计和生产的均是较高水平的平台。海洋装备的高技术化、深水化和自主化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他说,从行业的角度分析,整个海洋钻井产业链与全球GDP的增长率紧密联系,海洋石油将成为各国、各石油公司、各油服公司争夺的战略高地,势必要加大海工装备方面的投入。而国际金融危机后,各经济体密切合作,共同采取提振经济措施,正在逐渐走出危机阴影,未来5年内再出现全球性大的经济危机波及海工市场的可能性很小。
李栋认为,能源战略是国家战略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国家的战略定位,将决定我们现今与未来的投资发展目标与方向。”李栋透露,目前,宝力在配合国家战略方面,除海工外,另外一块就是清洁能源, 包括煤改气等项目以及海洋资源开发,页岩气等。李栋强调:对企业而言,这不仅是商业行为,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目前,工信部、财政部已形成初步方案,将进一步落实对海洋石油钻机、钻井平台、海上风机等配套设备的税收减免,特别是对新设计的升级换代首套装置实行免税政策。对此,李栋表示十分看好高端海洋工程的发展前景。他指出,“现在时机很好,从行业来说,这几年航运虽是低谷,但海工领域匹配能源战略,是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的行业。”他深信,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洋装备的高端化必将带动一批公司的转型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