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上海的“长波事件”:人民币结算中心的含金量

    上海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这是继2005年浦东获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上海获得的
最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据悉,此意见原由上海市发改委牵头起草,上海市金融办和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员会协同配合,于2008年7月首次提交国家发改委——而目前,“两个中心”的建设已经进入细则制定的实际操作阶段。

    “半个月前,我们被发改委找去对‘两个中心’的实施细则征求意见。”一名大型物流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同时被找去的还有多名和两个中心实施相关政府部门、大型公司的人士。

    上海本地人士倾向于认为,之所以在此时获批,显然和当下的大环境密切相关。“金融危机会带来国际金融秩序调整,这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上海的机会,这次批下来的政策中,含金量最高的就是人民币结算中心试点。”上海市社科院部门经济所所长杨建文表示——当然,此次获批,除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同样重要。

    稍早前的2009年2月,中央政策研究室一行十多人曾来上海进行调研,在会上,与会人士争论最多的就是人民币结算中心要不要批。

    甚至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前一周,上海市有关方面开会时还对此项政策能否获批心存疑虑。“批下来的只会做减法,不会做加法,估计难度最大的就是人民币结算中心。”而相关人士透露,最终批复的意见和上报稿做的“减法”不多。

    西郊宾馆共识

    上海争取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可谓“溯流而上,道阻且长”。而这次“双中心”的获批,将成为影响上海未来的“长波事件”。

    “上海此次能够获批,关键在于上海的诉求和国家战略非常好的结合起来。”上海一名接近上海市发改委人士表示。

    杨建文教授认为,现在大家都在说应对危机,转危为机,但是,真正的机会其实在后危机时期,即如何在国际金融持续动荡重建的时候,寻找到中国作为国际金融大国的定位。

    因此,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战略,也是上海发展的需要。由上海承担这项国家战略,事实上,在去年10月间已经初露端倪。2008年11月12日,在金融危机蔓延最深最广、对前景最不可测的时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有过一次上海考察之旅。

    据接近上海市政府人士透露,当时温家宝在西郊宾馆和上海市有关人士会面时,即已谈到两个中心的问题,当时温家宝总理即表示,金融危机的威胁,需要地方和中央部委之间形成合力,因此,在此次批复文件中,将成立一个有各个相关部委参与的协调小组。

    这就保证了政策的有效性,比批复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实际运作中,需要中央各部委的支持。

    人民币结算中心是此次含金量最高的政策,也是上海最看重的政策。“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之前,实际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但是作为结算中心,上海奠定了最有力的基础。”接近上海金融办人士表示。

    争夺人民币结算中心,上海的有力竞争对手有香港、天津等诸多城市,为何上海此次拔得头筹,在金融界人士的眼里,却是必然的结果。

    “香港的一大阻碍在于本币是港币而非人民币,后来天津也想做,通过人民币直通车的形式,但是效果也不佳。”一名金融业内人士表示。

    此次获批的人民币结算中心,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离岸金融业务,二是人民币结算业务。4年前,国务院曾下放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试点权给上海和深圳,上海选择了两家银行,一是交通银行,一是浦发银行——这是两个总行都在上海的银行。但是试点业务的推进并不理想。

    而此次金融危机,则是推进人民币结算的一个良机。

    其一是此次危机中,现有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如美元和英镑起落较大,带来较大的汇兑风险,而人民币相对比较稳定,比较坚挺。

    二是在过去的几年间,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在中国以及中国的周边地区,使用范围在扩大。

    上海的目标是,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手段的贸易,不仅在上海,也不仅在中国,而是全世界的人民币结算,都汇集在上海。

    “这是金融中心最核心的意义。”相关人士表示。

    2009年国际金融中心的三大步

    如果人民币结算中心是此次两个中心的核心,那么在2009年,上海已经明确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三大任务,分别是商品期货中心、债券交易中心和融资租赁业务。

    在2009年韩正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即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金融创新先行先试、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为重点,促进金融业发展。以扩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结构、推进市场开放为抓手,增强各类金融市场的功能,着力推动债券市场、期货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的新发展。

    “上海的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市场量一度在全国曾达到70%,但目前只有50%。”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的相对比重在下降,而商品期货却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互通的连接点。

    之前,上海已经拿下了金融期货的交易中心,但是,受到宏观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期货的推出一直迟滞,“只有商品期货做扎实了,才能发展金融期货”。

    据记者了解,今年上海马上就将推出钢材期货交易,而燃料油期货交易之后,原油期货交易也在探究中。

    其二则是债券市场。目前全国层面存在三大债券交易平台,一块是依附于证券交易所的债券交易,一块是柜台交易,一块是银行间债券交易,“上海希望把这三块统一起来。”据去年8月间,上海相关方面所做的调查数据,按照最乐观的估算,三块统一之后,将形成全世界最大的债券交易市场。”上述上海金融业内人士说。

    其三则是融资租赁市场。过去几年,上海已经建成了相对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但是在金融细分市场上,上海的动作并不多,融资租赁就是金融细分市场上最重要的一块,而这也是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互动的连接点。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隆重启动 数十项突破性政策或先行

    国务院近日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对于上海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是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定位。

    虽然国务院审议通过的最终版本还未公开,但有专家为本报记者分析,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诸多政策将具有很大的突破性,其中可能的突破包括:研究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创造条件适时开展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试点;鼓励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产品试点等。

    “金融方面的大部分都是能获得通过的。”有关人士表示。

    受此利好消息影响,上海板块的飞乐股份、上港集团、飞乐音响、上海九百、申华控股等快速拉升,其中上港集团开盘十分钟即涨停封盘。

    金融40待突破

    “首先是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上有所突破,这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上述专家表示。

    具体来说,政策可能涉及债券、期货、保险、资本市场等多个市场。债券上,要不断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大力发展企业(公司)债券、资产支持债券,开展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研究发展外币债券等其他债券品种;促进债券一二级市场建设及其协调发展;加快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推进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

    根据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需要,研究探索并适时推出以股指、汇率、利率、股票、债券、银行贷款等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

    加大期货市场发展力度,做深做精现有期货品种,有序推出新的能源和金属类大宗产品期货,支持境内期货交易所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探索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对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开展LME项目有关业务给予营业税优惠。

    拓宽上市公司行业和规模覆盖面,适应多层次市场发展需要,研究建立不同市场和层次间上市公司转板机制,逐步提高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主板地位和市场影响力。

    值得关注的是,研究探索推进上海服务长三角地区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转让的有效途径,也可能被列入议事日程。

    非上市公众公司是指公开发行股票,股东人数累计超过200人,但其股票未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证券法》明确规定,依法公开发行的股票,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转让。目前,这类场所如率先试点的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获批筹建的天津滨海新区非上市公众公司的股份报价转让系统,全国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

    同时,还要根据国家资本账户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总体部署,逐步扩大境外国际开发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规模,研究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

    而在加强金融机构和业务体系建设上,按照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需要,大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重点发展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货币经纪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有利于增强市场功能的机构,也可能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鼓励发展各类股权投资企业(基金)及创业投资企业,做好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试点工作。积极发展各类金融业务,推动私人银行、券商直投、离岸金融、信托租赁、汽车金融等业务的发展,有序开发跨机构、跨市场、跨产品的金融业务。开展商业银行并购贷款业务,为企业并购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外界较为关注的是,上海将创造条件适时开展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试点,充分发挥上海金融市场在人民币支付清算和市场交易方面的作用。

    根据国家金融对外开放总体进程,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支持设在上海的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基金公司率先扩大开放范围。

    建立协调推行机制

    “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之前,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是一个很大的约束。但是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实现之前,上海要把该准备好的工作做好,相信意见就是在这方面做好准备。”上海社科院专家杨建文表示。

    而对上海而言,从国家层面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行了重要动员和部署,将是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动力。

    知情人士透露,发改委收到上海市政府《关于上报<关于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代拟稿)>的请示》后,同有关部门专门赴上海市与有关方面进一步沟通情况。此外多次征求财政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商务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国研室等部门的意见,并召开座谈会,对文件内容进行详细的修改。从各部门回复的意见来看,各部门都支持采取必要的措施,支持上海加快推进两个中心建设,但在具体政策措施上,相关部门也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最后几经修改后对文件内容逐步达成一致。

    实际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受到的“限制”是,大量的创新政策最终审批需要各个部委来审批。因此,上海非常需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

    为此,要健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协调推行机制。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进一步细化两个中心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并按照有关程序报批后实施。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就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做出明确部署,这将为加快推进新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总体来说,给了上海先行先试的机会,对活跃市场、扩大影响力。提升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上海社科院专家徐明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