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某租赁热点地区法院白皮书提示,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数量近几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且增长速度较快。在受理的32605件金融消费者纠纷案件中,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1689件占比5.18%。如何处置租赁不良资产的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些租赁公司当前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融资租赁就是“经营”风险的产业,但不是承担风险的产业。会计准则中对融资租赁的定义:“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租赁公司“经营”风险就是要在资产设立之初就把风险和报酬转移出去。租赁的收入主要应来自控制风险的管理的服务,包括将风险尽可能地转移出去。
  遗憾的是有些租赁公司对此认识不足,在做业务的过程中,把希望寄托在“体制经济内”的企业、大型股份公司上。放在为了盲目追求租赁规模和规避或忽视法律法规的“创新”上,以类信贷或通道业务 的“回租”为主,几乎与“直租”无缘。
  因对租赁的本质并不了解,脱离了以物为本的基本原则,最终把风险留给自己,把报酬转移出去。因此租赁公司在纠纷案中败诉的比例比较高,这在租赁发展史上都是少见的。
  为避免租赁纠纷案的进一步扩大,法院建议租赁公司应采取的措施:“一是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各项风险内控机制,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企业公章、代理人的代理权限等风险点要提高审核标准;二是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租赁物的特定化,加强对租赁物的管控,明确租赁物所属,以防止租赁物转卖、灭失;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与培训,提高合规意识;四是改进和完善合同条款的公平性,对专业化名词做好解释并做充足的风险提示。”
  但这个提示只是事后的提示,告诉业者再开展新的租赁业务时该注意的地方。对已造成的损失如何解决,这不是法院要做的事情,他们只负责依法判案。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出现坏账时如何“亡羊补牢”,如何止损再出发的问题。
  古代《战国策·楚策》中有一种说法:“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意思是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租赁资产一旦受损,也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但实际运作上并不如我们说的那么简单。“亡羊补牢”中首先我们要认清什么是“亡羊”,实质上也是对租赁资产质量的进行评价。按照金融风控对资产的分类,风险资产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其中后三类资产就可以定义为不良资产:次级资产的损失概率在30%-50%;可疑类资产的损失概率在50%-75%;损失类资产的损失概率在75%-100%。如果发生了损失,就说明已经出现“亡羊”了。
  我们先看看出现“亡羊”如何处理的问题。
  当资产定义为不良资产后,基本上就可以认定出现“亡羊”事件了。当务之急是如何“补羊”的问题,还来不及解决如何“补牢”的问题。
  “羊”丢了不是想补就能补的。租赁资产也是这样,一旦出现坏账、呆账首先要看项目自身的法律完善问题。这里包括租赁合同、物件采购合同是否合法,相关经营者经营资质是否有效;不可撤销担保合同是否存在和有效;租赁物件是否属于通用设备;租赁物件是否交付给租赁公司(租赁公司是否拥有租赁物的所有权)。在确认可以采取法律手段后,应该找相应的当事人承担租金支付责任。承租人是第一追索对象,其次是担保人和保险公司。最后要看租赁物的二手市场是否存在,收回租赁物件后能否变现还租 ,法律管辖权到底归属于谁等诸多基本条件。如果租赁公司在这方面有瑕疵的化,往回找“羊”就变的很困难了。
  第二要看租赁物件是否正在被承租人使用。如果还在用来创造利润,那么催债就有希望。若承租人已经停产,且没有担保人或保险公司承担支付租金的责任,那么这个项目基本上可以认定为呆账了。
  根据租赁资产的恶化程度,依照下述法律程序逐步增加对承租人施压的强度:首先发律师函催缴租金。效果不大的情况下对租赁物件实行保全,继续催债。若依然不解决问题的话就要提起法律诉讼请求或强制执行公证,最后收回租赁物件进行拍卖。
  除非你在租赁资产形成初期就预测到会出现问题,你可以预测到风险并制定了采取补救措施的预案,才可以采取上述补救措施,把失去的“羊”部分找回来 ,把损失降到最低。否则,如果没有先期的预测、预警、预防措施,以及事后对风险的分散、化解、转移。出现“亡羊”事件后若不及时“补牢”,“羊”还会继续丢失。
  所谓“补牢”实际上也是分两步走。一是应急,赶紧采取一些临时措施,别让损失继续增加。能挽回损失尽早采取行动。二是从长远考虑,建立安全有效的风控体系,全方位,全时空解决“亡羊”的问题。尽量避免出现“亡羊”的可能性。
  我们先从应急考虑,租赁资产一旦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把问题解决在事件发生之初。若不及时补救,问题越来越大,最后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烂资产的局面。如果仅是个案,企业自己问题自己扛。若成为群体现象,那就直接影响外界对融资租赁业的印象。以后租赁企业的资金来源更加困难。
  现实情况是有些项目主管遇到这个问题不愿意把问题爆露出来加以解决。首先怕影响自己的既得利益和未来 ;其次把影响租赁公司的对外形象;还要担心对监管部门的处罚。因此一些租赁企业虽然出现“亡羊”事故,但没有及时地进行“补牢”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小问题“可打掉牙齿往肚里吞”,大问题这样下去就无法弥补了。最后只能靠换人、换股东后进行资产重组来解决这个问题。
  商场上流行这样一段话“宁要半、不要烂”。损失已经是现实存在,越掩盖,损失的程度越会加快,如同“正在融化的冰棍”。该断不断,必有后患。
  还有一个让人揪心的是人们为了追求短平快的盈利,大家都在追求同质化竞争,不愿意开发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租赁项目。尤其是“同质”在一些在融资租赁界普遍撒网的同一承租人上。把“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提示,当承租人的经营问题一旦暴露出来后,因规模大,涉及租赁公司广,其产生的不良后果对租赁业的影响,不小于“e租宝”事件给行业带来的伤害。
  租赁业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租赁企业如何处置出现的不良资产,是许多人关心的焦点问题。都想找出一些办法或根据过去行业处理不良资产的经验来改变当前不利的局面。
   对于依靠盈利生存的租赁公司,想靠“亡羊补牢”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租赁公司经营“风险”,“补牢”的手段更多的是要从“防患于未然”着手。在资产形成初期就要形成这种保护体系。尽量将问题在产生初期,就在这个体系内设计解决问题。就算是前面提到的“补牢”手段,也要在这个时期就要能想到,做到有预案,有方法、有实效地解决问题。如果事前没有这些准备,那么只能考虑打折处理不良资产了。
  “补牢”的具体措施主要还在对租赁资产的风控管理。我们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建立“补牢”体系。
  如果出现了“亡羊”事件,但租赁公司不掌握“补牢”技术无法进行“补牢”,那么还会有更多的羊流失。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从“补牢”说起。
  一是首先租赁资产要有盈利的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覆盖损失。现在的租赁资产大多数是类信贷资产,如果租赁公司获取的利润比信贷高就很得意了。但不要忘了风险也不能超过信贷可接纳的范畴,否则那点收益还不够补偿巨额的蚀本损失。金融机构的金融租赁公司还可以依据贷款政策提取坏账准备金事先预防风险。非金融机构的融资租赁公司只有在出现损失之后,才能提取坏账损失。学金融机构做类信贷业务,从政策上就已经矮人一头。
  租赁公司的盈利应该来自金融、贸易、服务、资产管理几个方面的运作。仅靠贷款的利差收益,经不起大风大浪的风险冲击。要实现高收益,低风险就要回归租赁本原,以直租为标准规范租赁资产的运作和管理。
  现在租赁公司的人才多为“类信贷”人才,对租赁的内涵以及风险控制手段并不了解。加上公司定位不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租赁公司到了必须转型的阶段。“补牢”体系必须在这个时候建立起来。这样才有“亡羊补牢”的能力。
  二是在租赁结构设计上就要提高承租人违约成本 ,让他们宁倩银行的钱,也不愿意欠租赁公司的钱。这个措施主要是根据承租人的信用程度收取不同比例的租金支付保证金。所有该承租人支付的费用租赁公司一概不给垫付。如:购买租赁物件的增值税、关税、运输费、保险费等贸易环境产生的花费。以及手续费、咨询费、律师费等服务方面的费用。一个都不能少。
  实际上在整个租赁过程中承租人为添置租赁物件,已经付了将近总额一半的租金。必要时还要质押租赁物件供货商一定比例的货款尾款来分担承租人信用不足的问题。否则租赁公司为什么要为厂商销售提供第三方金融服务呢?
  三是在交易结构上尽量将风险转出。例如:给租赁物件上各种保险、要求租赁项目有租赁公司接受的担保机构的担保、租赁资产证券化、委托租赁等。
  四是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将不良资产与优质资产组合处置。以赢补亏,将功补过。在日后的盈利中,分散化解风险。
  最后一点是建立一个专业的租赁经营队伍,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债权、物权退出机制。虽然有“亡羊补牢”的机制,但重点依然要放在“防患于未然”上。
  上述一切关键还是看租赁公司的现状如何。如果还是视“直租”为老虎,不敢碰也不想碰。离开了物权的本,上述的风险和收益的对冲很难匹配。就算要做“直租”,还要看准市场在哪?能否进入和值得进入。更要看专业的人才在哪?这些都涉及到租赁公司的转型问题上。
  尤其是长期以来一直以回租为主,甚至根本不做直租的租赁公司。要做好思想准备。企业转型不是一触而就的马上就可以实现。需要有个过程。在此之前先认清自己的核心竞争里在哪,人才在哪?其次要有产业定位、租赁物定位、承租人定位。还要看现在的股本和收益是否能维持到企业的转型和租赁,而不是信贷的风控系统的建立。
  十九大以后,新的时代来临,首先要换思想适应这个时代,否则不换思想就换人。这不是主管意志所能决定的。在转型中想对了方法走对了路。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还不一定能成。
  这还是一个让人纠结的时代。租赁公司若不转型维持回租的经营吧,“回租”的路越走越窄,资金来源越来越难。要转型吧,还真不知到往哪转,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转的。定眼一看,租赁物的市场基本上都饱和了,中小企业生存越来越困难了,新型产业离我们太远,未来市场看不清。不敢做风险投资项目。这样盲目走下去,何时算个头呀。
   笔者认为市场突破有三点。一是关注国家鼓励发展战略的产业。如:“一带一路”、“军民融合”领域开拓新的租赁市场。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有十四个国家发展战略。制造业2025应该不缺租赁市场。二是要从单纯的租赁向租赁+服务转换。三是大数据时代依靠征信系统了解承租人的经营情况和支付能力。以及要进入市场的领域行业发展情况。
  时代进展到现在,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融资租赁是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二者不可缺一。没有金刚钻,还真揽不了瓷器活。租赁业第三次风浪即将来临,大浪淘沙,是金子还是要发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