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些吧”,这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在他的小说《海燕》中的一句名句。有多少人在困难面前,通过这句话,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又有 多少人在这句话的感召下,失去理智,带着狂热走向深渊。面对金融海啸,我们是否可以用这句话激励我们走出困境?或者是迈向死亡?

    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小的不安都有可能引发巨大的震动,瞬间传遍全球。泰国、巴西等经济小国的金融动荡曾经引发地区性危机。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 引发全球股市灾。用纳税人的钱去救一个濒临破产的私人企业,不在是一个正确的观点。

    这是因为虚拟经济无限放大了风险,一旦规模稍微大一些的虚拟经济企业的破产,都会无限大地引发金融动荡,从而拖垮实体经济。雷曼兄弟就是虚拟经济的典型代表,单纯的投资银行业务,在监管失控的情况下,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是将一些次级贷款或优质贷款被放大若干倍,稀释了盈利,增加了风险的资产推向金融市场。金融需要创新,但失去监管的创新就是经济领域的“癌症”。像毒牛奶事件那样,从源头出现的问题防不胜防。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好的事情处理不当有可能引发坏的结果,坏的事情若处理得当有可能得到好的结果。 这次金融海啸是否能处置得当,最终引来好的结果,还要看在世界范围内,是否能建立一个暂新的全球金融体系。

    中国号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就不全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体系,是符合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远没有过渡到完全资本主义。因此这次金融海啸对中国虽然有影响,但直接的影响并不大。同时因为中国的经济30%是依靠国际贸易来带动,世界进入萧条期,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尤其是金融海啸传递到实体经济,世界加工厂的中国也一定会遇到百年一遇的挑战。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是既要参与国际救市,又不能伤害中国本身的利益。

    政府参与救市是否有效,目前一直倍受争议。这和前段时期的救市措施是否有效息息相关。中国政府在近一个时期,不断出台对股市的救市政策。可每次救市都是昙花一现。这是否说明政府救市真的没有用处吗?不是,而是他们的救市手段不对。我们可以从美国 前总统罗斯福的新政,英国现任首相布朗给银行注资的措施,都是从源头救市,其效果是显著的。 其他我们看到的各国政府的救市措施真的没有见到什么效果,顶多会猜想:如果没有这些救市行动,经济崩溃的速度会更快。

    我们国家对股市救市的效果越救越低,说明救市政策是无效和失败的。 同样我们面对当前的经济下滑,只强调增加内需,不强调增加投资也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中国,增加消费是一种口号性质的政策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前段时期通货膨胀很高,人们消费不起,现在又进入通缩,人们不敢消费。就算把钱发到老百姓手里,按照中国人的观点,他们转手就把它放入银行。 救市不能不鼓励投资。

    投资和消费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姐妹。他们之间裹在一起,要么刺激经济良性循环,要么抑制经济恶性循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因为收入减少或资产缩水,抑制 了人们的消费欲望,消费不足抑制了投资热情,投资不足更没有消费。要想走出恶性循环,首先要投资 。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国家,还要需要为开垦的“处女地”。投资需求是巨大的。

    另外中国人口众多每个人增加一点消费,其绝对值就是数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剩下来的就是信心。

    21世纪的新经济是眼球经济、信息经济。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日本银行 几乎全部破产。但因为人们对日本的实体经济有信心,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挺过来了。中国要提升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应该从何处着手?提升信心,来些实 质的,有效利好政策,少来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政策。错误的政策都是昙花一现,起不到救市的作用,顶多是一剂强心针,不能带来长久的持续效果。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救市的第一步应该是投资。但在中国什么样的投资是有效的救市投资?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已经在基础建设上做了大笔投资的计划。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投资和完全资本主义的投资不一样。中国的政府投资,40%转化为消费,虽然刺激了消费,但投资的效果并不显著。我们需要用投资带动消费,而不是把投资的资金用来消费。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完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差别。

    中国的经济体系依然是国有经济为主,民营经济为辅的格局。一说扩大投资,首先就是如何让大型的国有企业扩大投资。这些国有企业依照国家垄断,本身就是暴利企业,金融海啸对他们的影响不如内部管理机制的不足来的更猛烈。所谓的扩大投资实际上大部分是用来不窟窿。因此应对本期金融海啸,首先是基础建设的投资,另一方面就是解决中小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出路。

    国家有限的资金放在国有企业,多是沉淀或者乱用。所以我国一直采取限制投资的政策。我们很少见到国家鼓励的投资政策,就算有也是无法执行的政策。新的经济环境下,投资人、使用人、所有人、出资人都是分离的。如果把国家的鼓励政策只给使用人或名义投资人,没有给所有人或者真正的出资人。那么这种政策在好也是不可行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百家央企,控制着全国30%的经济 。现在还是以他们的状态来统计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被严重扭曲。如:股市以这些企业为权重股,一家不行整个股市跟着下滑。全国平均工资以这些企业为基础“大幅增长”,众多百姓一点没有享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好处的感觉。

    垄断不代表经济的真正实力,依靠政策而非能力 这些企业不用救,救这些企业只能造成更大的垄断。 应该救的不是他们,而是广大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投资问题不解决,消费无从谈起,发点钱让人消费显然不可取。投资重点应侧重中小企业,他们涉及的就业人员最多 。这个群体不解放,80%以上的民众就没有幸福感。没有幸福感和安全感,就没有消费。

    目前这种状况如果没有真正有效的救市行动,最终导致消费无力,投资无门,信心下降的恶性循环中。什么政策能救中国就世界呢?每到经济危机时,融资租赁都是凸显其英雄本色的一次重大机会 。如果现在让中国人今天消费用明天的钱,很多人都没有这个胆。因为美国的今天就告诉人们,一旦出现问题会变的很惨。多么强大的一个国家,令人向往的一个国家现在的百姓也不敢消费,甚至连住所都有可能丧失。

    但用明天的钱投资今天,不乏是个好的办法。融资租赁恰恰就是这样的工具。不是干什么说什么好。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投融资主要依靠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投入的是设备,是发展经济的“母鸡”在设备上投资1分可以获得10倍的经济效益。不仅增加生产消费,因为增加了就业人员,也同时增加了生活消费。通过实体经济的劳动扭转经济萧条的颓势,是最有效的手段。

    在本次金融海啸袭击之前,融资租赁一直不被人们所认识。尤其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是如此。到现在国家还要求银行增加给中小企业的贷款来解决问题。银行的资金主要来自公众存款,让他们把关系国计民生的资金放给没有信用可言的中小企业,显然不具可操作性。就算有点规模,也不能彻底改变这种现象。

    为此笔者建议:中国在现阶段应该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的体系。用科学的发展观重新给融资租赁定位,给以科学的救市政策。如:

    让银行直接开办融资租赁业务

    国务院非公36条早在2003年就提出鼓励银行开办融资租赁业务 。可至今银行还不能直接开展融资租赁业务,非要设立一个没有资金来源的金融机构才,可做这样的业务。结果是银行系的租赁公司大都做的是给大型国企变相贷款,一没有真正的添置设备,二没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银行不能直接开办融资租赁业务,结果就是他们不敢给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中小企业的投融资不可能通过银行来完成。

    笔者不反对银行单独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做专业化的融资租赁,但更希望广大银行可以有这个样的业务,在拥有债权的基础上增加物权的保护,从而降低对中小企业信用的过度要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解决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不务正业,把租赁当专门给大型国企贷款尴尬做法。

    取消开办融资租赁业务需要行政审批的做法

    融资租赁本身不是金融业务,而是一种信用销售方式。为什么信用销售不需要审批,开办融资租赁业务就需要审批。正是因为这个高资金门槛的审批制度,限制了许多企业用融资租赁的方式销售自己的产品。尤其是大件耐用消费品,办公消费两用的消费品(汽车、电脑、照相机等),房产的融资租赁就更不用说。

    中小企业使用的设备大都在价值不太高的设备,如果设立融资租赁公司都需要很高的门槛,结果是有能力做的没有经营资质,有经营资质的没有能力做,或者是不原意作小额的设备融资租赁。大家都把精力放在大型国企垄断企业上,这样的话,融资租赁也解决不了未来的救市问题。建议把融资租赁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融资租赁可以让企业和个人用明天的钱又投资来又消费。即促进投融资,又促进消费,有什么工具和手段能比健康发展融资租赁更有效的救市。阻止海啸的破坏作用持续发展,把危机的“危”去掉,只留下“机”,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融资租赁是最得力的法宝之一。

    《融资租赁法》尽快纳入人大审议议程

    虽然说我国有关融资租赁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行业相比算是多的,但依然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今人大已经把《融资租赁法》纳入立法议事日程,但三稿讨论后突然又停滞了实在让人不解。不可否认《合同法》在当前的融资租赁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合同法只限定在合同的范畴中,如租赁资产的登记问题、租赁物件法律取回问题、融资租赁的促进发展问题都不会在合同法中体现。

    尽快出台促进融资租赁发展的优惠政策

    有个理论认为融资租赁是个小行业,不可能给一个小行业什么优惠政策。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融资租赁只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对固定资产的投融资和消费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与其说给这个小产业的优惠政策,不如说是给制造业、零售业的优惠政策。

    坦率地说,如果融资租赁没有优惠政策,那么就不是一个值得发展的产业。因为它的运作模式很想贷款,但成本要比贷款高。唯一的掌控物权的优势会因为颇高的融资成本而失去优势。融资租赁在国外,其发展时期是在经济萧条时国家给以的特殊政策,我们如今面临这这个时期,不能只看到工业化进程完成的国家取消对融资租赁的优惠政策,而应该看当国家经济遇到危机他们采取了什么政策刺激中小企业投资而克服种种危机。主要的政策有下面几点可供参考:

    政策性保险——租赁公司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时,政策性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提供50%政策性保障。解决了融资租赁公司不原意做中小企业项目的弊病。事实上,因为融资租赁的违约成本高,因此出问题的比较少,政府只要拿出很少一部份资金,就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远比逼迫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留下一屁股烂账要好的多。

    把优惠政策奖给出资人——在国外,有通过投资国家鼓励的融资租赁项目,可以抵免所得税的政策。这种鼓励政策鼓励到源头,彻底解决了融资租赁没有出资人的问题。出资人可以借助融资租赁的应税资源即获得投资收益,有可减免所得税,真正让资本和产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建立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目前我国对动产只有移动设备具备物权登记制度。然而由于这种登记制度不完善,造成承租人出问题由出租人来承担,或者承租人可以不经出租人允许随意处置租赁物件等不合情、不合理、也不合法的事情。《融资租赁法》草案已经包含了这些内容,但这个法律因某种滑稽的理由而迟迟不能出台,说明经济情况恶化的还不够,还不足以引为立法部门的重视。

    以上这些建议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还有更多的要求没有在这里提出。但始终没有得到制定政策的人重视。随着金融海啸逐步恶化的经济环境,会促使人们思考为什么国外就没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什么融资租赁成为中小企业投融资的主渠道?如果情况没有紧急的一定程度,我们的呼吁是不被受到重视。

    提升信心不能光喊口号,也不能乱发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来放在刺激资金投入的环节,从实体经济着手,才能出台最有效的救市措施。

    因此我们希望: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些,把那些固步自封,无为就是业绩的人们,把权力当作寻租的人们,一扫而光。让理智的人们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急需用科学的发展观,找出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再不换思想、换方法,就该换人了。用毛泽东的一句话说: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也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