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建设中,项目是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大力实施项目建设。而项目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钱从哪里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应多管齐下,大力提升区域融资能力,为该地区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项目筹备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项目基础工作抓起,围绕项目策划、项目开发、项目转化,建立重大投资项目储备库,并不断加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投资项目储备库建设与管理机制创新力度,这对于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计划,获得更多的国家资金支持,扩大融资规模,以投资快速增长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

广泛采用新型融资方式。充分利用出让特许经营权方式进行融资,对新建的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采用“建设运营移交”的形式,引入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对经营性、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中由政府投资形成的经营权,按有关规定进行出让、转让,即通过“转让运营移交”的形式,整合、盘活存量资产;利用基础设施项目收益权质押进行融资,抓紧制定出台《基础设施项目收益权质押办法》,政府可授权投资者以基础设施项目收益权作为质押,取得金融机构的贷款;积极探索采用融资租赁、信托基金及资产证券化等国际通行的融资方式,扩大资金来源。

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充分发挥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增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企业上市数量,根据A 股、B股、H股、N股、创业板市场的不同特点,预选上市公司,强化对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督导,增强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积极利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鼓励经济效益好和还款有保证的企业(项目)到境内外发行企业债券,积极推动成长型、有上市潜力的公司发行可转股债券,推动一批城投公司滚动发行项目债券。

继续运用好间接融资,引导增加银行贷款。通过银企洽谈会等方式,加强银企合作,扩大信贷规模,提高商业银行对企业扩大授信范围、增加授信额度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进一步利用好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农业发展银行两大政策性银行的信贷资金;充分利用国际贷款和资助;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保险、融资租赁公司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设立分支机构,建立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省份的结算中心和清算中心,形成跨区域的票据中心,规范和健全产权交易市场,加快金融安全区建设。